一、问题
中国石材工业协会于2004年下半年开始,通过调查摸底填表和重点地区走访的形式,开展了对全国石材矿山开采现状的调查。反馈表格近百份,调查走访内蒙古、山西、河北、山东、北京、吉林、河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安徽、湖南、湖北、山西、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重点地区和部分矿山企业,涉及花岗石、大理石、砂岩和板石等石材资源。通过对全国石材开采业的现状调查分析,总结出我国石材开采业面临以下较为突出问题:
1、石材开采业依然是“小、土、散、乱”的状况,开采和加工的矛盾依然突出
据往年资料显示,全国从事石材矿山开采的企业有1万多家,2004年据不完全调查统计,石材荒料总产量约583万㎥,平均每家企业约583㎥,有些小矿山年产只有l00—200㎥,全国年开采能力达到1万㎥的矿山不超过100家,绝大多数矿山属于小规模开采。 “九五”期间,原国家建材局针对石材行业规模小、低水平重复建设,生产过剩、产品档次低、质量差、经济效益不佳等状况,提出了“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方针。石材行业经过加强矿山建设,“生产上技术、产品上质量、品种上档次、管理上水平”等一系列的整改,产品质量得到控制,经济效益有了很大提高,整个石材行业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观。但随着石材资源的不断开发,开采队伍的不断扩大,在荒料总产量增加的同时,开采企业、矿山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也在急剧增加,矿山规模小,原材料生产、供应不足,开采和加工的矛盾依然突出。前些年,我国的矿山开采政策比较宽松,有实力和无实力的采矿业主都可以轻而易举得到矿山开采权,矿主的资源保护意识淡薄,开采力量不足,采矿方法应用不合理,且开采出的荒料大多为小规格料,荒料形态极不规整,几乎开采不出大规格的荒料(适合砂锯生产的荒料),降低了资源的价值。荒料生产满足不了现代先进加工设备的需要,形成生产设备无米下锅的局面,人为造成设备的闲置、浪费。
2、对矿山地质工作不够重视,矿山地质工作程度低,矿山建设整体滞后
矿山地质工作缺乏,资源分布状况不够清晰,对合理规划产业的发展,不能提供充分、正确的依据。
通过对一些省份的石材矿山调查了解,绝大多数未作地质工作,有的矿山缺乏对矿石的化学分析、岩矿分析、物理测试,对矿体形态、矿床规模、荒料产出率以及储量和服务年限等都不清楚,甚至有些“中国名特石材”品种也未作矿山勘查,单凭地表简易观察很难保障资源的可靠性。有的尽管做过地质工作,但地质工作程度不深,踏勘资料也被当作矿山投资的依据。资源是矿山建设的基础,资源不清很难保障投资安全,同时也很难吸引大的投资。由于不能正确认识地质勘查工作对矿产开发的重要作用,矿山企业不舍得拿出资金用于地质工作和矿山开采设计,使得矿山开采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
我国绝大多数矿山原始投资都是来源于民间小额资金,不能保证一次性到位,矿山建设非常不正规,缺乏长远的规划,缺乏对废渣排放、掌子面的开拓以及其他必要的设施进行合理设计和布局,限制了矿山的生产能力,严重影响了矿山的今后发展,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了资金的浪费。资金的投入不足,必然造成矿山建设滞后,矿山建设整体滞后是限制我国石材工业的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矿山开采技术和设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下,荒料率过低,资源浪费严重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大力发展石材产业至今,石材矿山开采技术有了很大改进,但仍然没有改变整体石材开采技术水平落后的局面,全国石材矿山荒料率平均不到20%,石材矿山生产效率和荒料率都处于落后水平。全国只有为数不多的矿山使用国外先进的开采设备和较为合理的开采工艺,例如山东荣成中磊石岛红矿山,使用了金刚石串珠绳锯开采,还有的矿山应用火焰切割机加排孔爆破的组合开采方法(福建和山东大多数花岗石矿山采用),但国内大多数矿山还采用落后的、低效率的、荒料率低下的方法采矿,致使大量的完整石材资源遭到破坏,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四川省一直沿用硐室大药量爆破法,一次性投入几十万元,一次从山体上爆破数十万㎥的岩石,然后再到乱石堆挑拣较为大一些的块体进行整形分割,成荒率不到5%,绝大多数矿石遭到爆破、崩落滚动、碰撞而破裂或者损伤,资源浪费让人痛心。
广西贺州白色大理石矿山采用大口径排孔母岩分离切割开采,这样的开采技术在国内外大理石开采中已经十分少见,基本上属于淘汰的技术,而在这里一用就是十几年,国内外石材开采新技术似乎对这里没有丝毫影响。值得庆幸的是,在贺州市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如今已有部分矿山开始考虑采用金刚石串珠绳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地区的大理石开采工艺和技术会发生突破性的进步。